湖北日報訊 記者 張衛華 通訊員 熊少華 李麗娟 匡偉 雷金貝
  18日上午,仙桃市彭場鎮挖溝社區廣場上,79歲的村民顏永丙悠閑地在健身器材上鍛煉身體。“那邊就是我家。”順著顏永丙所指,一幢二層的小洋樓映入眼帘。
  顏永丙住的是村裡還建房,去年10月搬進來的。他說,“現在家裡的地置換出去了,年輕人到企業上班,商店、學校、醫院辦到了家門口,我們不知不覺就成城裡人了。”
  在總人口11.6萬、集鎮人口近7萬人的彭場鎮,有近4.6萬來自農村的“上班族”。
  隨著城鎮化的推進,仙桃涌現出一批全國、全省小城鎮建設名鎮:沔城鎮、毛嘴鎮——“全國小城鎮建設示範鎮”;彭場鎮——全省“四化同步”示範鎮試點;張溝鎮——仙洪新農村建設試驗區中心鎮……
  產業支撐,構建城鎮化大廈
  20日,位於彭場鎮的恆天嘉華非織造有限公司車間里,亞洲第一條、全球第三條雙組份萊芬線正緊張安裝。這條總投資4億元的生產線投產後,年產值可達6億元,30%產品將出口國外。今年,仙桃市已投入建設的億元以上項目達97個,其中一批就佈局在鄉鎮。“產業不壯大,何來城鎮化?只有以城聚產,以產興城,才能增強城鎮化建設的內生動力;只有以產業作支撐,才能構建城鎮化大廈!”仙桃市委書記馮雲喬說。
  堅持以工業平臺擴張帶動城鎮空間擴張,以園區經濟發展帶動鎮域經濟發展,以項目扎堆落戶帶動農民轉移落戶。目前,全市涌現出彭場鎮無紡布,毛嘴鎮、胡場鎮機械加工,西流河鎮化工等一批規模化的特色工業區,有力帶動了鎮域經濟整體快速發展。
  作為全國無紡布製品名鎮的彭場,聚集無紡布製品生產加工企業268家,年產值達198億元,出口創匯1.94億美元。
  依托彭場鎮無紡布產業核心區,仙桃無紡布產業集群成為“中國縣域產業集群競爭力百強”。
  仙桃還充分發揮農業資源豐富的優勢,先後引進、發展食品加工企業200多家。去年,全市農產品加工產值達440億元,居全省縣市之首。食品產業的發展,進一步擴展了城鎮化空間。
  去年,該市18個鎮(辦事處)稅收全部過千萬元,其中稅收過2000萬元達12個,稅收過億元達5個。
  全面勃興的鎮域經濟,既為農民就業提供了眾多的崗位,又為就地城鎮化提供資金和人口。
  多元融資,助推城鎮化進程
  推進城鎮化建設,仙桃不單純依靠政府舉債、銀行貸款,而是通過多元融資,既滿足建設資金需要,又能規避和化解風險。
  充分發揮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主體作用,探索“以市帶鎮”融資模式。
  以張溝鎮為例。張溝作為仙洪試驗區重點中心鎮,毗鄰仙桃新開發的產業集聚區“南城新區”,與仙桃城區直聯互通,城鎮化需求迫切。為加快張溝鎮發展,仙桃市城投公司出資1100萬元,張溝鎮政府出資1000萬元,共同組建張溝城投分公司。2010年,城投公司以公司信用為基礎,向國開行申請10年期貸款1900萬元,支持張溝改擴造鎮域9條主要道路及配套基礎設施,實際帶動投資近5000萬元,全面拉開了城鎮骨架。
  去年,仙桃大力推廣“張溝模式”,在彭場、長埫口、毛嘴3個鎮組建鎮級城投公司,暢通小城鎮建設融資渠道。
  通過融資平臺,借助國家政策性銀行,助推城鎮化進程。6月6日,由農發行仙桃支行申報的農村新社區建設項目共1.83億元貸款獲得總行審批備案,6月底,全部貸款投放。
  按照“誰投資、誰經營,誰受益、誰負責”的原則,仙桃進一步放開建設領域,降低進入門檻,引導和支持民間資本參與小城鎮建設。彭場鎮引進武商集團,投資20億元,集並5個自然村,建設一座集社區、學校、醫院、商場、工業園於一體,占地2平方公里、集聚2萬人的武商生態小城。
  仙桃還積極推進強鎮擴權改革,在彭場、毛嘴、張溝三個鎮先行試點,下放規劃、建設、融資、執法等管理權限,鞏固“鄉財鄉用”財稅管理體制,全額返還鎮域收益,通過自主管理、自我積累,增強集鎮發展活力。
  安居樂業,留住進城農民
  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,為了擴大集鎮規模,彭場鎮建了一條“農民街”,動員60多戶農民進城居住,可幾年之後,由於無事可做,大部分農民返回農村種地,農民街成了一條“空街”。
  近年來,隨著鄉鎮產業的發展壯大,仙桃市在引導農民流轉土地、實行集約經營的同時,加強就業服務指導,為離土農民暢通就業渠道。通過舉辦企業用工洽談會、人才招聘會、農民工專場招聘會等,每年為企業招收本地工人2萬多名。並加強農村勞動力培訓,提高他們的就業創業能力。市裡還健全包括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、農村低保、新農保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等社會保障制度,解除進城農民的後顧之憂。
  仙桃把健全完善城鎮公共服務體系作為改善進城農民生活條件、提高其生活品質的抓手,讓農民進得來,留得住。為此,仙桃在全省率先推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化發展,大力實施“學區制”、“一校制”、“聯校制”改革,建立起城鄉教育資源有序流動、均衡配置機制,“三制”覆蓋率達95%以上。
  實施新一輪鄉鎮衛生院改造工程,基層醫療機構標準化建設覆蓋全市15個鎮,7家鎮衛生院通過了省衛計委全省“四化”鄉鎮衛生院創建驗收。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,形成了“鎮有綜合文化站、村有文化活動室、組有文化中心戶、家家看上有線電視”的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。
  目前,全市建成農村新型社區40個,5萬多人實現了就業、居住“雙轉移”,過上了和城裡人一樣的生活。
  (原標題:仙桃:鎮域經濟助推城鎮化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w88wwamb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